龍船拼好以后,全寨子的男人都要出來護送龍船到瀾滄江下水。
龍船下水以后,寨子里的精壯男人每天都要在瀾滄江上演練。對于寨子里的孩子們來說,
到瀾滄江邊觀看大人們劃龍船是一個學習和感受的過程,因為他們將來也會是個龍船手。
每年拼龍船是寨子里老人們的事情。

曼聽村的龍船已有30多年歷史,該換新的了。可又搞不到新木料來做,只有找造船廠做了艘鐵龍船。
鐵龍船下水時,寨子里還是按照傳統的龍舟下水儀式從造船廠里拉出來,護送到瀾滄江。
傣族人每年要在瀾滄江上劃一次龍船的傳統由來已久。劃龍船是在傣歷新年(潑水節)到來之際舉行,由居住在瀾滄江畔村寨的男人們劃著龍船在江里鬧騰一天。龍船對于傣族人來說,絕不僅僅是一種慶祝節日的方式,還有著承載傳達天意、民族繁榮昌盛的使命。
拼龍船前請寨神
2007年4月3日清晨8點左右,正是云南西雙版納一天中最涼快的時辰,坐落在瀾滄江畔的傣族園曼春滿村還籠罩在薄紗似的晨霧中,高高的椰子樹和輪廓分明的竹樓在濃霧中若隱若現,這個時間對于生活節奏緩慢的傣族人來說還是洗漱吃早點的時候。但隨著寨子深處響起了沉悶的??鑼聲,寨子里就有了大動靜,男人們紛紛走下竹樓,年輕的兒孫輩們朝寨子的佛寺走去。年長的父輩們隨敲著??鑼的巖捧朝寨尾的“滾另丟拉”(傣語,意思是養寨神的人)巖香中家走去。巖香中是個62歲、精神矍爍的老人,他是曼春滿村的“滾另丟拉”。
和往年一樣,景洪舉行劃龍船比賽的時間是4月13日。而這天是比賽前曼春滿寨子拼龍船的日子。老人們到巖香中家,是來請寨神的。巖香中見老人來得差不多了,就走進臥室拿出一個破舊的布包,布包里裝的是一面曼春滿龍船旗、5串檳榔殼和一個紅色的塑料小酒杯。巖香中把卷成一卷的龍船旗打開,它由一塊天藍色的布做成,布條的周邊拴掛著無數個白色的絨球。一個集體儀式之后,請寨神就完成了。等到賽船那天,還需要請龍船神。等到樓上的儀式一結束,一直等在竹樓下的巖捧又敲響了??鑼,在佛寺邊等候著的年輕人聽到??鑼聲,大家就齊動手,抬起佛寺旁那個小窩棚里的龍船船板,直奔瀾滄江而去。曼春滿寨子有110戶人家,200來個男人,龍船的船板大小只有5塊,一個來回就可以全部抬到瀾滄江邊。
拼龍船的老人
老人們對拼龍船的活計早已輕車熟路,他們先將“希景”(樹皮)挖個沙坑埋起來,為的是用沙子的溫度和水分將它們慢慢浸泡,這樣“希景”才會變得又絨又軟,塞起船板縫來才會滴水不透。這天要做的事是將龍船的5塊船板拼攏,并用早已削好的藤篾絲捆緊。藤篾絲比竹篾絲要好,遇水會收縮,更加牢固。傣族做船是不用釘子和鐵絲的,他們并不是認為那些鐵器有什么不好,而是祖先一直都是這樣做的。
巖香中從55歲那年參加到拼龍船的這個行列中來,是這幫老人中最年輕的。他們中年齡最大的是一位叫波濤松的老人,已經有78歲了,但身子骨還很結實,是拼龍船老人里的頭。雖說他們年紀都很大了,但都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說到得意之事眉飛色舞,一天的時間就在他們的閑聊中和不停的忙碌中過去了。待到日落西山時,他們才停住手頭的活計,跳進瀾滄江里洗去當天的汗水和勞累。
代代相傳的龍船手
第二天一早,老人們吃過早點,相約來到瀾滄江邊,繼續拼龍船。經過第一天的工作,龍船的5塊船板已經拼攏,剩下的就是往船板間的縫隙里塞“希景”,龍船會不會滲水主要看這道工序。巖香中的爺爺和爸爸都是拼龍船的人。巖香中清楚地記得,爺爺拼龍船的時候,他還在佛寺里做小和尚,沒事的時候就到瀾滄江邊看老人們拼龍船。天氣炎熱難耐時,就脫去袈裟到江里洗澡。他們不會游泳的小孩子只敢在江水邊上玩耍,爺爺就把他往江水深的地方趕,還說:“不會游泳以后怎么劃龍船?不劃龍船的男人找不到漂亮的女人做老婆”。
在傣族社會里,龍船手是父去子承,巖香中的祖輩都是龍船手,因此在他18歲那年便接替父親劃龍船,一直劃到37歲。巖香中的兒子巖叫也是18歲開始接他的班。如果出現沒有兒子的特殊情況,就由上門女婿接班,只不過這女婿得在寨子里住滿3年方能接班。作為一名龍船手是很風光的,這也是巖香中的夢想。在劃龍船的那一天,四里八鄉的人們都集聚到瀾滄江邊看劃龍船,其實也是在看那些龍船手們的英姿。龍船到岸后,龍船手們載歌載舞,姑娘們向他們敬酒,寨子里還要殺牛給他們吃。
整個西雙版納只能有12艘龍船,這是根據西雙版納是由12個“勐”(從前西雙版納一個獨立的行政區域)組成而決定的。當然這些代表各個勐的龍船并不是由每個勐派出,這個殊榮就交給了瀾滄江畔的傣族寨子。所以西雙版納500多個傣族寨子,就由瀾滄江流經景永(景洪)和勐罕(橄欖壩)的兩個勐組織12艘龍船。有龍船的寨子,有著與眾不同的社會地位。
最后的拼龍船
每個寨子的龍船都由自已寨子的人設計、制造。為了在比賽中獲勝,寨子之間無形中形成了龍船大比拼。對于這樣的競賽,傣族人從來就沒有限制龍船大小的條約,誰有本事誰去造大的,比賽時就該誰贏。其實江面上的競賽只是表面,實質上是寨子與寨子、男人與男人之間的實力競賽。一艘龍船的使用壽命是30多年,如果要換新的,僅是做龍船的樹就要費心費神地去找。找到以后,那20多米長的一棵參天大樹從深山老林里運出來,要的是男人們的膽略和智慧。
曼春滿的龍船經過老人們4天的工作,4月7日這天全面完工了。下午5點,曼春滿舉寨出動,年輕的自然都是龍船手,老人和小孩就是觀眾。龍船在眾人的歡呼聲中被推進瀾滄江。巖香中和老人們坐在柔軟的沙灘上,看著在江中來回穿梭的龍船――這是他們最后一次拼龍船了,從此以后,曼春滿寨子再也不用拼龍船,2008年他們也像曼聽寨子一樣,造了一艘45秒就能過200米寬江面的鐵制龍船。
從這天起,曼春滿的龍船手們每天下午都要到瀾滄江邊練習,直到11日早晨龍船起程前往景洪參加慶祝傣歷新年潑水節的龍船比賽。從曼春滿寨子到景洪有30公里,在巖香中他們劃龍船的那個年代,龍船是龍船手們劃到景洪,一路逆流而上,有險灘、有暗礁、有急流,要劃兩天才能到達,還要在半路上過一夜。那一夜是每個龍船手終身難忘的,沒有鋪蓋,沒有遮風擋雨的東西,幾十個龍船手們就在岸邊可聞猴鳴虎叫的沙灘上,點燃幾堆火,合衣而眠。這一夜也是快樂無比的,龍船手們喝酒唱歌,無數的傳說就是在這一夜從老龍船手那里傳給了年輕人。現在的龍船手們可沒有那一夜了。到那一天,寨子里出500元錢,包一艘柴油機渡船,把龍船綁在一旁,只要4個小時就能拖到景洪。龍船手們則包一輛大巴車,不要一個鐘頭就到景洪去等著龍船的到來。
男龍船手們練習得體力不支的時候,就將漿板交給女龍船手們,讓她們也開始練習。巖香中的媳婦也是女龍船手。按傣族的傳統,女人是不能上龍船的,更不要說劃龍船了。女人最先上龍船是在上世紀的1972年,由于一些老人的堅持,曼春滿寨子的女人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才開始劃龍船。
有了龍船的瀾滄江從此每天都要鬧騰到日落西山,人們才漸漸散去。那一艘艘拼好的龍船被一根結實的尼龍繩牢牢地拴著,停靠在瀾滄江邊。而人們都在心里期盼著龍船比賽的到來。
相關鏈接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云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于公歷的4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潑水節期間還要進行劃龍船比賽,比賽在瀾滄江上舉行。一組組披紅掛綠的龍船在“?R?R?R”的鑼聲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聲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把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吸引到瀾滄江邊,為節日增添了許多緊張和歡樂的氣氛。
(來源:中國民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