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和平 文/圖

她是安徽省人大代表,省高級工藝美術師,蕪湖市鐵畫研究會秘書長;
她是蕪湖工藝美術界唯一的鐵畫畫稿女設計師 ,原工藝美術廠副廠長;
她也是四十余年后我意外邂逅的蕪湖第一期青少年美術培訓班的同學;
她就是筆者眼前接受采訪的蕪湖***畫家李愛平女士。
端坐在辦公桌前,眉清目秀,一臉喜氣的***畫家李愛平,雖說近些年筆者沒少與其在蕪湖的各類文化活動中接觸,甚至很熟悉,但一直不知道眼前的這位女畫家就是筆者四十余年前美術培訓班的同學。直至后來在李愛平給我提供的老照片中,驚喜發現這張拍于1973年夏季,于陶塘柳春園集體合影的老照片中,有筆者青澀的身影,才知道當年席地而坐于筆者前的那位窈窕淑女,就是今日依舊端莊秀麗,已成職業畫家的李愛平。
一、結緣鐵畫 癡心不改
采訪李愛平的動念,緣于2015年筆者對蕪湖鐵畫老藝人群體的系列采訪與關注。采訪鐵畫老藝人,自然少不了要采訪為鐵畫設計畫稿的畫家,就像三百余年前,蕪湖大畫家蕭尺木與鐵畫大師湯天池的亦師亦友的合作,雖說他倆是相差一代人的輩份,但一點不影響他倆的藝術交流。
李愛平自小就喜愛畫畫,當別人家三三兩兩小女孩結伴在家門口跳橡皮筋,踢毽子玩耍時,文靜的李愛平則靜靜地在家或翻看小人書,或對著小人書上的畫頁認真的臨摹著。時至初中,在學校的舉薦下,李愛平于1974年暑期參加了蕪湖市第一期青少年美術培訓班。這個培訓班匯聚了當年蕪湖許多知名畫家,從這個培訓班出來的許多學員已成為今天蕪湖,乃至全省有影響的職業畫家,亦如從這個培訓班走出來的學員吳冬聲,已是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安徽師范大學美院教授,研究生導師。當然還有其他成為職業畫家的學員,就不一一列舉了。聰明伶俐的李愛平,因為有一定的美術基礎,于1978年進入蕪湖市工藝美術廠設計室從事職業繪畫創作工作。
一直勤勉不綴,一心撲在繪畫創作事業上的李愛平,于1981年又迎來一次提升自己繪畫才藝的學習機會。在廠領導的舉薦下,李愛平有幸來到蘇州吳門畫院拜知名大畫家黃胄、謝稚柳為師。在黃胄、謝稚柳等吳門畫院老師的親筆授教指點下,李愛平的繪畫水平突飛猛進,專業技藝也得到更好的發揮,這為李愛平在工藝廠創作設計鐵畫、仿古畫、羽毛畫等工藝廠品,奠定了堅實的美術基礎。李愛平擅長工筆畫及小寫意。尤其是她創作的很多花鳥、山水仿古畫深受***和東南亞國家的喜愛,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由李愛平設計的鐵畫《嫦娥奔月》被香港華潤公司收藏。
虛心好學,癡情于鐵畫藝術的李愛平,不僅在畫藝上取得長足進步,在工作上亦迎來一個高起點。為更好地發揮李愛平的創作才能,工藝廠領導給李愛平委以重任,從2002年起,李愛平一直擔任工藝廠設計室主任,后又擔任副廠長兼設計室主任。職務變了,擔子重了,對李愛平的創作要求及工作管理要求則更高了,這與李愛平之前只單純的畫畫設計稿有著本質的區別。
為打開鐵畫創作的新思路、提高工藝產品的創新理念,李愛平不斷地加強自己內外功素養的修煉與提升。她利用工作之余時間,對來自民間的藝術進行收集、整理,并寫下《我對鐵畫設計的幾點體會》《古炭千年鬼斧截,陽爐夜鍛飛星裂》等多篇論文,這些論文受到業類人士及領導的關注與好評。筆者在與李愛平交流中談到工藝美術的屬性時,李愛平言道:工藝美術是生活和美學的結合,鐵畫作為一個藝術載體,具有民族的傳統性及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屬性。由此,李愛平在前人留傳下來的民族藝術寶庫中,不斷地汲取和發掘民族的文化,學習傳統藝術,亦如書法、戲曲、年畫等門類藝術營養,以更好發揮自己在創作鐵畫工藝品上,展示不同風格及藝術個性的鐵畫作品。在設計鐵畫稿時,考慮到鐵畫的適用性、珍藏性和攜帶方便等特性要求,李愛平設計了以各地名勝古跡、十二生肖、仿名人字畫及選擇帶有吉祥寓意為題材的各類型的旅游品鐵畫。這些題材廣泛,主題鮮明,內容豐富,藝術風格迥異的鐵畫小品,不僅具有一定的藝術觀賞性,亦是送親訪友饋贈的上佳鐵畫禮品。
在工藝廠,李愛平一方面為蕪湖鐵畫的開拓創新發揮自己才干,一方面為宣傳蕪湖鐵畫以及促進對外學術交流事宜而努力。面對蕪湖鐵畫事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頓,李愛平始終堅信,蕪湖的鐵畫事業一定會迎來發展的春天。李愛平動情地對筆者言道,蕪湖鐵畫是蕪湖人民的寶貴文化遺產,是蕪湖城市的文化名片,代表著蕪湖傳統文化的形象,蕪湖鐵畫曾作為中華優秀文化的使者,為增進文化的交流,促進國際和平,贏得友誼。李愛平動情地言道:幾代國家領導人對蕪湖鐵畫發展都寄予厚望,更讓我難以忘懷的是他們對鐵畫的重視以及對我的鼓勵。這些更堅定了我熱愛鐵畫的信心。
二、天道酬勤 成果豐碩
藝術創作,除了應有的天分,更需要后天的勤奮與追求。曾受過專業培訓,得到諸多老一輩畫家們指導的李愛平,在藝術創作之路中,走的雖說非常的艱辛,甚至有時很寂寞,很惆悵,但最終還是收獲到屬于她的喜悅,屬于她的成就。
回顧自己一路走來的艱辛創作歷程,讓李愛平記憶猶新的是自己剛進廠時,當時鐵畫產品單一,自己以此為突破口,運用繪畫知識,結合鐵畫特有的表現藝術手法,設計出一系列鐵畫產品,如《牧童》《貂蟬》 《熊貓》等工藝品。這些由她設計的鐵畫工藝品投放到市場后很受客戶歡迎,其中由李愛平設計的鐵畫仕女《貂蟬》,曾隨中國皮影一起赴意大利展覽;瓷盤鐵畫《牧女》《鏡湖》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優秀創作設計獎;鐵畫《熊貓》獲輕工業博覽會金獎。另外由李愛平設計的鐵畫作品《幽谷聽泉》 《皆大歡喜》 《梅蘭竹菊》 《梅花》等工藝品,分別獲得省工藝美術學會及蕪湖市旅博會金銀獎;2004年為奇瑞公司設計禮品并被蕪湖日報報道;2005年為奇瑞QQ節設計禮品卡通鍍金畫《金猴獻瑞》并在蕪湖市委組織的晚會上贈予奇瑞公司;2005年李愛平設計的鐵畫肖像《董卿》作為中央電視臺《歡樂中國行》節目的禮品送給主持人董卿;2005年蕪湖電視臺都市女人欄目特別推出電視專題片《設計鐵畫的女畫家》 ;2010年李愛平創作的《四季花鳥》《山水》作品,分別獲得安徽省第一屆傳統工藝美術產品二等獎和三等獎;同年9月,李愛平為鐵山賓館總統套房設計的《荷香鶴舞》獲得好評;2012年作品《柳蔭消夏圖》獲安徽省第二屆傳統工藝美術產品二等獎;2014年作品《睡蓮》獲安徽省第四屆傳統工藝美術產品二等獎。2015年作品《山水》 《梅蘭竹菊》安徽省第五屆傳統工藝美術產品二等獎。
對于在藝術創作,尤其是在鐵畫設計中取得優異成績,李愛平并沒有沾沾自喜,她說,作為一名鐵畫設計者,她的最大的夢想,就是要讓蕪湖的鐵畫之花,綻放中國,盛開世界!
三、堅守信念 不忘初心
從事工藝美術創作三十多年的李愛平,一直堅守繼承與創新的創作理念,作為一個鐵畫設計者,她一直是默默無聞的為家鄉的文化遺產奉獻著�?v觀蕪湖鐵畫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兩要素:其一,就是鐵畫的鍛制技藝;其二,就是畫稿的設計。這其中畫稿的設計,應該說九成以上來自畫家的手筆,也可以說,一幅鐵畫成品,浸透著畫家與鐵工藝人的精誠合作,就像三百年前,蕭尺木與湯天池合作成就了蕪湖鐵畫工藝奇葩一樣。當然,在蕪湖的鐵畫藝人中,亦有既能創作畫稿又能鍛制鐵畫的藝人,但為數很少。李愛平坦言道:現在鐵畫界的設計人員非常匱乏,從業人員待遇過低,藝術創作的熱情減弱,應是個中原因之一。很多關心鐵畫發展的熱心人士呼吁要重視鐵畫設計人才。賴少奇(1985年時任安徽省宣傳部長、美協主席)曾在1985年的安徽日報上強調過要重視鐵畫的設計人才,指出鐵畫不僅有工人的智慧和勞動,也有畫家的才能和勞動,要全面加以宣傳,才有利于調動鐵畫設計者的積極性,有利于工藝美術事業的發展和繁榮。1981年,時任安徽省委宣傳部長的賴少奇,來工藝廠視察指導工作時,還親筆為鐵畫設計者李愛平題寫了“芝蘭之室”來勉勵李愛平創作更多更好的鐵畫設計稿,為鐵畫的創新與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在工藝廠發展遇到瓶頸制約的困難時候, 身為省人大代表的的李愛平,頂著很大的壓力及非議,制止了一些想變賣工藝廠留存的許多名人字畫人員的想法,及時地將留存于廠內的名人字畫及館藏資料統一保護珍藏起來,為避免名人字畫及館藏資料的流失,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在對于鐵畫今后的發展,李愛平有著自己的見解。李愛平言道: 政府應當加大招商力度,或者拿出新的解決辦法,采取問責等有效措施限期解決原蕪湖市工藝美術廠問題,盡快將原蕪湖市工藝美術廠改造建設成研發、設計、生產、經營為一體的鐵畫集群式產業園,并納入鐵畫非遺傳習基地和工業旅游示范區。集中解決蕪湖鐵畫從業人員生產、經營場所,集中管理、規范市場,打造蕪湖鐵畫藝術特色旅游示范街區。對蕪湖鐵畫的保護保存工作存在嚴重缺失的現實問題,李愛平有點苦澀的對筆者言道:鐵畫帶給蕪湖這座城市的是豐厚的傳統文化遺產,是比GDP更加重要的文化產品和精神財富;然而,蕪湖市至今沒有建設一座集征集、收購、收藏、展示、交流、研究為一體的專業化的蕪湖鐵畫博物館,雖然有人提出將原蕪湖市工藝美術廠鐵畫博物館的館藏珍品在蕪湖市博物館設立展廳展出,但這會更加削弱“蕪湖鐵畫”的含金量,對支持和推動蕪湖鐵畫產業集群式發展十分不利。
自李愛平與蕪湖鐵畫結緣那天起,鐵畫便就成了她心中追求的藝術世界。三十余年來,她為設計完美鐵畫飛舞筆墨,盡顯才華;她為鐵畫振興奔走吶喊,浸透心血。
不因無人而不勞,不為困境而退卻。不為名,不為利,為鐵畫無私奉獻的李愛平,堅守信念,不忘初心,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及工作成績,踐行了一位鐵畫設計者為蕪湖鐵畫事業的發展與振興,所做出的積極努力。
2016.10.29.和平寫于蕪湖棠梅園紫元齋
畫家在工作了三十余年的工藝美術廠大門前留影
畫家李愛平在傾心作畫


李愛平與鐵畫制作者欣賞自己創作設計的鐵畫作品
李愛平在自己設計的“雙透”鐵畫作品前,與鐵畫鍛造工藝師周君武交流

畫家李愛平在與安徽工藝美術大師周君武先生在交流鐵畫技藝

圖為2013年省委書記張寶順與身為省人大代表的李愛平握手

2009年9月27日,李愛平與李肇星合影。李肇星手捧的自己鐵畫肖像,為工藝廠鐵畫設計師,畫家王小林先生創作的。

李愛平與水稻專家袁隆平合影。圖中瓷盤鐵畫袁隆平肖像為工藝廠鐵畫設計師,畫家王小林先生創作的。

李愛平在蘇州吳門畫院接受畫家黃胄先生的親筆指導

李愛平(左二)年輕時參加廠文藝宣傳隊文藝表演

2014年11月在電視臺與畫家王小林做鐵畫專題節目

2015年8月,李愛平接受蕪湖媒體記者采訪

1981年,時任安徽省委宣傳部長的賴少其給李愛平的“芝蘭之室”題字

1981年,李愛平在吳門學院教學樓前與畫家黃胄、謝稚柳等老藝術家及師生集體合影

以下為畫家李愛平創作的部分鐵畫作品及繪畫作品




這是李愛平贈給家鄉一位知名***的鐵畫作品,她是誰?朋友們自己猜吧。

畫家李愛平的工作室

筆者與分別40余年后的畫家李愛平邂逅并于鳩茲古鎮留影

就是看見到這張拍于1973年夏季的老照片,筆者才知道畫家李愛平曾是我40余年前一起學畫的老同學。圖片前排左4***就是李愛平。我的丑像就有勞朋友們自己在照片中找了。

文章來源:蕪湖鐵畫領先品牌——徽藝坊鐵畫 http://www.bongjian.com